【案例分享】Novus Applications 利用 3D打印材料製作注塑模具
日期:2022-09-21 12:34:34 發布者: 瀏覽次數:

該案例研究了 Formlabs 最新工程材料 Rigid 10K Resin 的性能。由於剛度高、耐熱性強,

Rigid 10K Resin 可延長更複雜模具承受高溫和高壓力的時間長度。

打印出的三件式模具,螺帽使用聚乙烯材料注塑。

 

設計流程

Novus Applications 創始人兼總裁 Mark Bartlett 希望他的團隊能製作出適用於管路和瓶罐的內螺紋通用螺帽。製作這種螺帽需要使用帶動態螺紋模芯的複雜三件式疊模,模芯可以幫助驗證未來的複雜注塑成型項目。 Bartlett 遵循了設計注塑成型模具的常規建議。他專門加入了拔模角以方便脫模過程,盡可能為所有自由懸掛的模芯提供支撐,避免出現非常薄的橫截面。為了減少模腔內的壓力,他設計了一些大澆口並加入通風孔以排除模具內的氣體。最後,為了在後處理步驟中清潔模具塊,他還加入了一些額外使用的材料。

三件式模具。左側的 B 面是可移動模腔,中間是 帶螺紋的輔助模芯,右側的 A 面是固定面。

­­加載到 Formlabs PreForm 軟件中準備打印的 CAD 文件。

 

 

打印過程

Bartlett 一直在追求一種剛度足以承受打印過程的壓力、同時又能呈現出精細設計細節的 3D 打印材料。過去他一直採用 FDM 打印技術,其打印分辨率並不夠高,而採用 SLA 技術就可以滿足這一需求。他選擇了 Formlabs Rigid 10K Resin,這種材料極其剛硬,同時具有高拉伸強度和拉伸模量,尺寸穩定性非常好。他也考慮過使用 Formlabs High Temp Resin,但這種材料不太適合一些小的特徵。相對而言,Bartlett 更需要 Rigid 10K Resin 的機械性能,而不是 High Temp Resin 的熱性能。 Form 3 3D 打印機上,他使用 Rigid 10K Resin 50 微米的層高在夜間完成了模具打印。他們額外打印了輔助模芯,以防脫模失敗。然後,他們使用 IPA 進行了兩次清洗,每次清洗 10 分鐘,並完成了後固化。建議在 70°C 溫度下使用 Form Cure Rigid 10K Resin 部件進行 60 分鐘的後固化處理,然後在 90°C 的溫度下將部件加熱 125 分鐘,以提高熱變形溫度。然後即可對部件進行後處理,以符合所需尺寸。 Mark 在設計模具時一直沒忘記機械加工餘量,正因如此,在後處理操作期間,可以對模具的關鍵表面和特徵進行微調,從而在放到壓機內時能夠完美擬合。常見的後處理操作包括鑽孔或擴孔、表面打磨或研磨,以達到減少打印件缺陷所需的嚴格公差。

 

成型過程

打印模具在註塑前先放入金屬框內。輔助模芯放到 B 面(左側),鎖到固定面 A 面(右側)上方。

 

 

團隊使用了一個全電動 Sumitomo 50 噸壓機。打印模具放入壓機內的預製金屬模具框中。他們注入了三種不同的材料;低熔點聚丙烯 (PP)(紅色 P5M6K-048)、高熔點聚丙烯 (PP)(白色 PP1013H1和高熔點聚乙烯 (PE) (Marlex 9018 HDPE)。聚丙烯非常易於處理,不需要非常高的壓力。循環次數少於傳統的注塑成型工藝,包括注塑、冷卻和手動脫模。為保持低壓力而降低了注塑速度。為了縮短塑料模具的冷卻時間,Bartlett 打印了多個模芯,沒有連續使用同一個模芯而將其餘模芯放在旁邊進行冷卻。雖然沒有水冷通道,但鋁框可以吸收部分熱量從而降低溫度。脫模過程需謹慎執行,因為操作過程中有可能造成模具損壞。團隊以手動方式頂出部件並將其從輔助模芯上擰下,必須注意不要在脫模期間將模芯弄斷。他們先噴灑了脫模劑幫助脫模,但如果拔模角足夠,則無需使用脫模劑。打印樹脂與註塑材料之間並無發生任何化學反應的跡象。

 

結果

注入紅色 P5M6K-048(左側)和白色 PP1013H1(右側)材料後的模腔。

 

在註塑壓力保持在低於 11500 PSI 的情況下,團隊使用一個模具循環注塑了一百次。這一項目從提出想法到實際生產的周轉時間約為兩天。團隊在幾小時內完成了模具設計,夜間進行打印,然後用半天時間準備模具並進行組裝,另外用半天時間進行部件成型。他們僅使用了一個 CAD 模型,但如果部件更複雜,則需要幾天時間進行設計迭代。下表顯示了用三種不同材料注塑成型的最終部件的尺寸。對於每種材料,團隊測量了 20 次螺帽內徑以評估該過程的可重複性。我們可以看到,這 60 個螺帽與平均直徑的平均偏差為 ±0.04mm表明尺寸穩定性良好。